《闽南科技学院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以评促改求创新 以评促建谋发展

摘要:以评促改求创新 以评促建谋发展我院首个福建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泛家居产业研究中心”获批 本报讯 日前,福建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建设福建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泛家居产业研究中心”的批复》(闽教科〔2019〕19号)文件,正式批准我院建设福建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泛家居产业研究中心”,建设期两年。这是我院首个福建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也是继我院“泛家居智能照明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获批后,新增的一个省级科研平台。 “泛家居产业研究中心”主要依托我院商学院经管类专业群优势,在泛家居产业转型升级研究、“一带一路”与泛家居国际化战略研究、泛家居产业联盟研究等三个研究方向,为南安泛家居产业联盟提供智库支持,助力南安市家居产业升级,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科研部 章火中)

院领导赴厦门看望校友并深入企业调研

摘要:院领导赴厦门看望校友并深入企业调研 本报讯 3月22日-24日,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主持工作)张杰率队,院长助理、学工部部长林树生,学院办公室主任郑宝乐一行赴厦门走访看望校友,并就校企合作进行了洽谈商议。 院领导一行分别前往厦门美载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厦门众淘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厦门视立明机电工程有限公司、厦门五虎茶业有限公司参观调研,与陈登罕、杨俊杰、陈明灿、李小强等校友座谈,就校企合作、项目合作、人才培养、毕业生就业等进行交流,并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调研中,张杰一行听取了各校友创办企业的总体规划和近年来发展情况的介绍,他指出,校友是学院的宝贵财富,学院十分珍视校友资源,拟创办校友会厦门分会,进一步支持校友企业建设和发展,共谋双方在实践教学、人才培养等方面交流合作的新领域,更好地促进校友企业创新发展和学校产学研成果转化,希望广大校友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母校的发展。 校友们分享了创业心路和职业生涯成长历程,纷纷谈起自己在学校的求学经历,感慨拥有今天的发展,离不开母校的栽培与关心爱护,并表示一定不辜负母校和老师的期望,努力工作,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母校的建设与发展,希望母校的发展越来越好,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人才。 (学工部 高毅芸)

我院两名教师当选泉州市党外知识分子
联谊会第一届理事、常务理事

摘要:我院两名教师当选泉州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第一届理事、常务理事 本报讯 1月4日,泉州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成立大会在泉州市丰泽区东海市行政中心举行。会议选举出第一届理事会、监事会。我院无党派人士、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谢艳招副教授当选为常务理事,商学院谭鑫讲师当选为理事。 (党工部)

我院1个党总支、5个支部入选
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样板支部

摘要:我院1个党总支、5个支部入选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样板支部 本报讯 近日,省委教育工委公布首批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和“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培育创建单位名单,我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党总支入选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计算机信息学院教师党支部、人文学院教师党支部、光电信息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商学院学生第七党支部、人文学院学生第三党支部入选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 (党工部 郑将来)

商学院与多家企业校企党建共建

摘要:商学院与多家企业校企党建共建 本报讯 3月5日和3月15日,商学院党总支分别与九牧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国银行南安支行党总支举行校企党建共建签约仪式。 校企双方在党建工作交流、联合开展社会公益、扶贫助困活动、联合开展文体娱乐活动等方面达成共识,按照协议,将在基层组织共建、人才队伍共训和合作发展共赢等方面展开合作,以共建共育校企党建平台为抓手,通过校企之间的创新合作,密切加强交流,不断拓宽合作领域,共同发展,力创有影响力的党建共建示范单位;努力开创党建引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进步的发展新格局。 (商学院)

闽南科技学院召开2019年教学工作会议

摘要:闽南科技学院召开2019年教学工作会议 本报讯 3月6日,学院召开2019年教学工作会议,党委副书记张杰,副院长吴勇,以及全体中层干部、教学秘书、辅导员,全体任课教师参加会议。 会上,生命科学院与化学学院临时负责人戴玉梅教授、商学院临时负责人刘武强副教授、计算机信息学院党总支负责人张剑锋副教授、教务部副主任曾富珍老师、人文学院陈佳玫老师分别作《转设后生化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学程制”在新文科本科人才培养的应用》《关于新工科建设的一点思考》《如何做好教学质量保障》《用好新技术,提升课堂教学水平》报告。 吴勇作《传道授业显师者风范?四个回归育时代新人》主题报告。报告分别从国家层面和学校层面,围绕四个回归、清除“水课”打造“金课”、对标本科合格评估培育高质应用型人才等方面,探讨如何办好新时代高等教育。吴勇副院长要求,要从10个方面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一是必须按照需求建设课程,二是必须具备教学基本文件,三是必须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四是必须具备教学组织能力、课堂控制能力、立德树人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五是必须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六是必须布置适度的课后学习任务,七是必须推进“N+1”的考试改革,八是必须注重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九是必须加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十是必须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他指出,转设后学校的各项工作开展,将对标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培育高质量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一要“教学学术”理念并重,建立制度保障体系,二要探索专业课程设置,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三要加强教师教学能力,探索倾斜薪酬制度,四要加强质量文化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创建具有侨乡特色、在海峡两岸具有一定影响的高水平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我们要把“培养人”作为根本任务,要调整思路,把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开启闽科转设后发展的新时代篇章。 张杰副院长(主持工作)总结指出,几位二级学院负责人及吴勇副院长的报告有见地、有影响、有分量,这些观点明确、思路新奇和见解独到的报告,为老师们再设计、再深化、再冲锋提供了较强的参考性意见。他强调,今年是闽科创建的第18年,转设后的第一年,正处在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转设后的闽科,实现新一轮跨越发展,打造特色、树立品牌、实现愿景,需要通过全体闽科人抓实做细、改革创新、稳步推进。希望全体教学一线的老师们,要谨记“四个回归”,在处理与学生的关系时,有耐心、有爱心、有方法;要重视科研工作,在传承知识的同时,把创新的思维和能力传递给学生,通过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要发挥主人翁意识,把闽科发展与自己的个人生涯规划结合起来,与闽科共同成长;要增强忧患意识、紧迫意识、警醒意识、使命意识,顺应教育改革新形势,把握时代发展新潮流,在深化改革和提升质量中坚定前行。 (宣传部 叶森岚)

我院与晋江经济开发区人才交流服务共享中心共建签约

摘要:我院与晋江经济开发区人才交流服务共享中心共建签约 本报讯 2月17日上午,2019年晋江经济开发区“春风行动”新春招聘会暨人才交流服务共享中心揭牌仪式启动。我院党委副书记俞建群应邀参加活动,并代表学院与晋江经济开发区人才交流服务共享中心签定“高校人才战略合作”协议。 我院将通过合作共建,切实把“高校人才战略合作”平台作为学院人才培育的新引擎,进行人才输送、人才交流、人才对接等方面合作,全力打造应用型人才培育新高地,不断完善人才、项目、平台、资源一站式服务,共同推进人才发展体系建设,实现共建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此次活动由晋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晋江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办,晋江经济开发区人才办,灵源劳动保障所协办,晋江经济开发区电商产业园、晋江经济开发区人才交流服务共享中心承办。 (教务部 苏媛媛)

我院首期“创新创业精英训练营”开营

摘要:我院首期“创新创业精英训练营”开营 本报讯 3月20日下午,我院首期“创新创业精英训练营”在致用楼四楼路演厅举行开营仪式。副院长吴勇,商学院教师代表、部分优秀校友和训练营全体成员出席仪式。 吴勇副院长在致辞中指出,创新创业精英训练营是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平台,为广大青年大学生提供交流、合作、培训等资源共享,营造更加宽松有力的创业环境。希望同学们通过训练营期间的系列培训,收获创业知识、掌握创业技能、了解创业政策、熟悉创业过程,为将来的创业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随后,吴勇副院长为学院优秀校友陈国建授予“创新创业导师”聘书,陈国建现场分享了自身的创业经验,与同学们交流互动。 首期创新创业精英训练营将通过开设讲座、虚拟运营训练、优秀创业校友访谈、创业政策宣讲、国创项目选拔等一系列培训过程,全方位提升营员的创业能力,进一步营造校园创业氛围,努力建设成为学院大学生创业者的“加油站”。 (教务部 黄孔曜)

艺术设计学院赴政和县澄源乡进行乡村振兴项目调研

摘要:艺术设计学院赴政和县澄源乡进行乡村振兴项目调研 本报讯 3月14日-3月15日,艺术设计学院师生一行6人赴南平政和县澄源乡进行乡村振兴项目调研。 调研组一行走访了澄源乡政府,澄源乡二五区茶厂和巨峰合作社,并分别与乡党委书记陈仁辉、乡长李重晶,二五区茶厂董事长卓建华和合作社负责人等开展交流座谈。 调研组深入了解乡政府近期计划打造的政府品牌项目“高山云乡”的情况,以及当地茶产业营销模式和商业需求,并参观了“二五区”高山茶园。通过调研,调研组初步确立以成立农村合作社、打造农产品新品牌、打造营销推广方案三个阶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力脱贫攻坚。 (艺术设计学院 刘昌建)

闽南科技学院“四个一”资助育人新探索

摘要:闽南科技学院“四个一”资助育人新探索 近年来,学院不断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着力创新育人体制机制、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学院建立并完善了“奖、贷、助、补、减、勤”六位一体的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资侨乡特色资助工作体系,在不断夯实保障型资助基础上,立足“精准”“育人”“感恩”,探索完善发展型资助,坚持脱贫攻坚与学生资助的统一,坚持全面覆盖与精准灌滴的统一,坚持精准资助与资助育人的统一,在绿色通道、惠侨助学、志愿服务、精准资助等学生资助工作上取得新进展、新成效,让资助育人工作成为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实现对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全覆盖。 绿色通道向前延伸一公里 家住宁德市寿宁县下党乡的王丽铃同学,是学院2018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新生。在获悉王同学家庭经济较为困难后,学院专程来到王同学家中家访慰问,并鼓励她自强不息,努力成才。她激动地写下了一封感谢信,表示将时刻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始终铭记父母师长的嘱托,在未来的日子里扬帆起航,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以实际行动回馈学院的关心与爱护。 学院院长助理、学工部部长林树生表示:“学院坚持以生为本,资助育人,积极贯彻执行国家政策,确保每位新生入学前不用愁。”为此,学院把“绿色通道”延伸到学生的家门口,关怀困难残疾新生,把思想政治工作提到新生报到前,一方面切实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排忧解难,一方面提高新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注重培树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和高尚道德品德。2018年学院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成为第四批“福建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标准化建设达标单位”。 惠侨助学向外拓展一公里 2017年11月,学院董事会联合福建省侨联成立了“惠侨创新发展中心”,开展惠侨助学工作,开启了学生资助工作的新局面。董事长学院戴宏达先生捐资1亿元人民币资助全国18个省份的归侨、侨眷及定向扶贫地区贫困大学生,帮助他们完成学业,传播“侨爱心”,打造“侨品牌”。戴宏达董事长说:“捐资办学是学院董事会成员内心的朴素愿望和真实情感,学院与省侨联合作‘惠侨助学’公益项目,为广大海外侨胞造福桑梓、捐助国内公益事业提供积极引导和服务。” “作为一所有爱国华侨投资兴办的非营利性民办高校,惠侨助学工作是学院资助育人工作一大特色。”学院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副院长张杰说,惠侨助学向外拓展,与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想结合,关爱困难侨眷侨属,通过文化讲堂、“我们的节日”、青年志愿等活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培树大学生爱国爱乡和乐善好施精神,引导学生在公益实践中成长成才。 志愿服务向内深化一公里 学院每年组织80人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赴全国各地开展志愿服务、学习参访、创新调研等实践活动,他们把创新创业项目与“脱贫攻坚”结合起来,深化志愿服务,反哺家乡,服务社会。去年组建10支“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团队,奔赴山西长治、南平、宁德、龙岩、漳州等地区,把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融入农村的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帮扶农村企业发展,将“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创新创业项目落到实处。 其中《粿燃爱——振兴黄粿产业,带动稻农脱贫》项目斩获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铜奖。此外,学院志愿服务蔚然成风,林金纶同学被授予全国“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奉献奖”荣誉称号;学院扎实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多次被评为福建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学院“萤火虫”实践队获评团中央2018年“筑梦新时代·奋斗新征程”暑期实践活动优秀实践团队。 为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升素质,拓展视野、提高能力的资助项目,学院先后设立了“本科生赴国(境)外高水平大学交流学习资助奖学金”、“大学生创新创业助学金”等项目,促进学生发展和成长;此外,还加强感恩教育、公益服务、能力提升、就业创业等“发展性平台”建设,注重培树大学生服务社会和感恩奉献精神,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综合能力,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共同享有人生出彩和梦想成真的机会。 精准资助打通最后一公里 “入学3年半,每年都得到学院的资助,这一张张爱心车票记录的不仅仅是我回家的路程,更是闽科对学子的关心和情谊。”在学院举行2019年寒假“爱心车票”发放仪式上,来自山西临汾2015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席莹莹接过爱心车票动情地说。 入学以来,席莹莹每年能拿到2500元困难学生助学金、5000元国家励志奖学金等,总金额可达一万多元,加上每个月几百元不等的勤工俭学补贴,基本解决了他们的学费和生活费问题。 在学院,同席莹莹一样的家庭经济困难新生每年约有300名。他们是否能顺利入学和成长成才一直是学院学生资助工作的重点。据统计,近3年来,学院共发放国家助学金1247.35万元,惠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4658人次;发放国家奖学金42人次,国家励志奖学金690人次,共计378.6万元;为1371名因家庭突发遭遇变故造成经济困难的学生发放临时性困难补助58.275万元。 学院资助育人工作还十分重视朋辈领航作用,注重励志典型的挖掘和培育,并通过符合青年学生的话语和形式表现出来,让学生在切身体验中受到教育,增强育人工作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每年定期开展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十佳“自强之星”评选、“优秀学长学姐面对面”巡讲等活动,促进朋辈之间的相互激励与影响,提升学生使命感和责任感,注重培树大学生自强自立和立志成才精神。 “学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融入课堂、教育教学、实践等各个环节,把助学育人融入‘筑梦’‘铸魂’体系,在各个系统、领域上形成合力,整合资源,形成互相依托、共同支持、齐心育人的大格局、大体系,不断提升育人水平,形成侨乡特色,发挥育人实效。” 学院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副院长张杰表示。 (宣传部 学工部)

闽南科技学院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6937次访问,全刊已有2874536次访问